加入收藏
首頁
直播
淨宗學院
導師講演
認識佛教
根本教育
淨土五經
華嚴講席
大乘經論
仁愛和平講堂
專題講演
開示談話
學佛答問
簡體字幕
六和共修
佛陀教育
文字書刊
引用講義
經文課本
導師文章
傳記刊物
學習心得
圖片
墨寶
光碟
蓮池海會
影音
有聲書
學生習講
法會活動
佛號梵唄
影視動畫
其它
疑難幫助
聚合
文字書刊首頁
引用講義
引用講義首頁
華嚴經講義
大經解講義
華嚴奧旨講義
其他引用
大經科註
二零一二大經科註
二零一四大經科註
經文課本
經文課本首頁
華嚴講席
淨土五經
華嚴經疏論纂要
德育課本
導師文章
導師文章首頁
致領導函
讀書筆記
講演文字
序跋
傳記刊物
學習心得
淨宗學院
文字書刊
引用講義
諸法實相 無漏最後身 伽耶城
下載PDF
2014-02-26
導讀:
《佛學常見辭彙》:又名真如、法性、實際等,即一切事物的真相或真理。
(
閱讀全文
)
後五百歲
下載PDF
2014-02-25
導讀:
《佛學大辭典》(節錄):(術語)大集經所說五種五百年中,第五之五百年,鬥諍堅固之時也。
(
閱讀全文
)
教觀
下載PDF
2014-02-24
導讀: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節錄):教相門與觀相門的並稱。詳稱教門觀門,略稱教觀。
(
閱讀全文
)
金剛王寶劍
下載PDF
2014-02-21
導讀:
《佛學大辭典》(節錄):(譬喻)臨濟四喝之一。謂臨濟有時一喝,為切斷一切情解葛藤之利劍也(情解:妄情之所解。葛藤:譬煩惱也)。
(
閱讀全文
)
末後句
下載PDF
2014-02-21
導讀:
《佛學大辭典》(節錄):(雜語)樂普元安禪師之語曰:「末後一句,始到牢關,鎖斷要津,不通凡聖。」
(
閱讀全文
)
囑累 師心自用
下載PDF
2014-02-21
導讀:
《佛學大辭典》:(術語)囑託以事而累彼也。
(
閱讀全文
)
四悉檀
下載PDF
2014-02-19
導讀:
《佛學大辭典》(節錄):(名數)佛之說法不出四悉檀也。悉檀Siddhanta者,古師一譯為成。謂以此四法成就眾生之佛道,故名。
(
閱讀全文
)
分齊
下載PDF
2014-02-18
導讀:
《佛光大辭典》:指限界、差別。
(
閱讀全文
)
四無畏
下載PDF
2014-02-17
導讀:
《科註》第六七七頁:「無畏」者,又云無所畏。佛於大眾中說法,泰然無畏之德也。
(
閱讀全文
)
後五百歲
下載PDF
2014-02-16
導讀:
《三藏法數》「五五百年」條:〔出華嚴經隨疏演義鈔〕五五百年者,乃如來出世正、像、末法之年數也。謂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今以二千五百年,分為五者。
(
閱讀全文
)
壞見/壞行
下載PDF
2014-02-16
導讀:
《佛學大辭典》:(術語)如提婆雖犯五逆,然有天王如來之別記。是為壞行之人,非為壞見之人也。如善星比丘無惡行,然依撥無(因果)之邪見(撥無因果:否定因果),墮獄無出期。是為壞見之人,非為壞行之人也。
(
閱讀全文
)
圓覺
下載PDF
2014-02-16
導讀:
《佛學大辭典》:(術語)一切有情皆有本覺,有真心。自無始已來,常住清淨,昭昭不昧,了了常知,約於體而謂為一心。約於因而謂為如來藏。約於果而謂為圓覺。
(
閱讀全文
)
當情 無所住而生其心
下載PDF
2014-02-16
導讀:
《佛學大辭典》「當情現相」條:(術語)亦名中門存境。由迷情妄想而現無體之實我實法相分也。
(
閱讀全文
)
行不到處
下載PDF
2014-02-15
導讀:
《大覺禪師語錄》:諸佛行不到處。
(
閱讀全文
)
不律儀
下載PDF
2014-02-15
導讀:
《佛學大辭典》:(術語)三種律儀之一。惡戒也,戒律有善惡二種,要誓而作善止惡,是善戒,稱為律儀;要誓而作惡止善,是惡戒,稱為不律儀。
(
閱讀全文
)
共674篇文章/共45頁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